產品介紹
行政院長賴清德歲尾前宣布一項電動車上場的整治空污政策,原本外界以為當局已「胸有成竹」,但從後續成長來看,這個政策不是「急就章」罷了,的確是「隨意說說」罷了。
賴清德公布2035年燃油機車、2040年燃油汽車要退場,而在此之前就要先把公車、公事車都改成電動車。固然對其結果與履行可能,外界有分歧聲音,但從列國交通政策的持久計劃看,以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已是大勢所趨,行政院此時祭出此政策,風雅向上是值得必定。
不外,讓人不測的是,如斯一項影響重大、深遠,需要配套措施多、受影響的民眾與業者不知凡幾的重大政策,行政院居然毫無計劃。在宣布此政策後,相關部會的「德律風被打爆」,但這些相幹部會、官員,卻無人知道政策該誰負責、下一個步調與配套政策如何,至此,大家才知道,原來這個一個尚屬「空殼子」的政策。
一般稍有品質的政策,在端上檯眼前,最少該有幾個根基的元素:可行性評估(相幹軟硬體的配套問題)、本錢效益估算、告竣政策目的的「路徑圖」(即負責履行的單元、執行的步調與體例等);而為了閉門造車造成的閉塞與盲點,事前與相關範疇的專業人士、關係親密的好處關係人(此案例中就是那些車廠),也該有根基的溝通。
但行政院這個「電動車上路」政策,從公布後的權要單位與業者反映來看,這些該作的動作,即便不是完全沒作,也是作得嚴重不足,才會産生這類履行政策者「不知接下來方向是什麼」,業者驚駭扣問得不到答案,可以影響政策執行成敗的台電(供電充份與否),才要「起頭著手評估相幹的電力需求」;至於另一個重大利益相幹者─銷售油品的中油、台塑,則仍「傻在一旁」,對如何共同轉型因應毫無對策說法。
賴揆端出「以電代油」的交通政策,沒必要懷疑,全然是為了整治空污,因為空污問題已明白成為蔡政府最大的弱點,也是這波民怨最大的來曆,因此急就章的推出此政策。推出之初,外界最大的評論是此政策無助解決當下的空污問題,因為禁售的時間訂在20年後,加上原有市場上的燃油車天然淘汰最少需15-20年以上,如斯一個要數十多後才可能收效的政策,對整治當下的空污毫無輔助。此外,假如將來增添的用電都來自煤電,對下降空污效果亦未必能如預期。
但即便是這麼一個讓民眾「遠望天邊晚霞」、純過乾癮的政策,本來行政院也是如斯漠不關心、忽視為之,連若何執行政策的端倪都沒有,就敲鑼打鼓的端上檯面。
國內推動電動機車多年,政府對采辦者的補助弗成謂低,但其市占率一直只有可憐的1-2%,到GOGORO問世後,去年市占率才上升到5-6%。電動機車推行不容易,除曩昔續航力與速度不足外,充電問題一直難以妥帖解決,更是其推廣的致命問題。
GOGORO推出後,在續航力與速度上的問題算是解決,至少已達常人可接受的標準,但充電問題仍未解決。行政院如果真有以電動機車替換燃油機車的政策,好歹該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,不過至今外界仍未看到;至於電動汽車,就更不在話下了。解決不了充電問題,電動車絕難推廣;而如要讓充電站如而今的加油站一樣的廣佈都邑、偏鄉,政府必然要有政策誘導業者,而其牽涉到的已經是上中下游一全部產業鏈的改變,行政院政策在那裡?
行政院也許認為這個政策還要十多年後才會上路,所以「先喊再說」;但無論若何,當局的政策出檯,浮泛粗拙到此地步,都該受訓斥、檢討;行政院亡羊補牢,就連忙端出可供外界評議、乃至依循的可行性評估、成本效益計算、政策履行路徑圖吧!
相關報道
● 禁售燃油車哪些產業受益?供電更吃緊?工業局、台電這麼答...
● 防空汙汰換油料機車 交通部建議復課150cc以下派司稅
文章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9%A2%A8%E8%A9%95-%E4%B8%8D%E5%83%85%E6%80%A5%E5%B0%B1%E7%AB%A0%E9%82%84%經典款式